泰山玻璃纤维
浙江大汇-承载膜
沃达重工 液压机 华征新材料 天骐机械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中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2023年度发展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2-29  来源: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浏览次数:809
核心提示:前言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容易的一年受房
 前言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容易的一年受房地产下行、地方债务危机等问题影响,各大玻纤应用细分市场需求增长普遍不及预期,供需失衡问题持续困扰行业。在此背景下,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降低9.6%,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1.4%,行业亟待新质生产力提升,转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一、2023 年行业整体经济运行概况
(一)产能产量情况
1、玻璃纤维纱:产量增速明显回落
经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玻璃纤维纱总产量达到723万吨,同比增长5.2%,与2022年相比增速回落5个百分点。受整体市场需求复苏缓慢及产能供需持续失衡影响,自2023年以来行业多数在建或拟建池窑建设项目纷纷延迟投产,巨石集团、重庆国际等企业在投产池窑新线的同时关停多条老线:部分球窑及中小坩埚拉丝生产企业则采取不同程度减产措施,促使行业整体在产产能规模在年内实现由增转降,玻纤纱总产量增速自下半年开始显著放缓。
池窑纱方面,经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池窑纱总产量达到687万吨,同比增长6.6%。随着2022年年中以来行业发展进入新一轮低谷,行业内部池窑产能扩张势头得到初步控制。2023年全年投产4条年产万吨及以上玻璃纤维池窑生产线,合计新增池窑产能52万吨,同期全年有11条玻璃纤维池窑生产线采取停窑措施,合计休产产能为56.8万吨。截止到2023年12月底,国内玻璃纤维池窑在产总产能约为670万吨,显著低于年中在产产能规模。
球窑及坩埚纱方面,经协会统计,2023年国内拉丝用玻璃球产量为85.2万吨,同比下降8.3%,其中中碱玻璃球产量约为73.2万吨,同比下降11.0%。坩埚及通道拉丝玻璃纤维纱总产量约为35万吨,同比下降14.6%,其中坩埚及通道中碱纱总产量约为28.3万吨,同比下降16.8%,降幅明显。尤其是受房地产下行及无碱池窑纱挤压影响,网格布用中碱纱市场需求量大幅收缩。
 
电熔窑纱方面,近年来随着“双碳”发展战略实施,电熔窑技术逐渐受到行业重视,尤其在部分高性能及特种玻纤品种的规模化生产方面,电熔窑正在成为首选。经协会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电熔玻纤纱总产量约为1.18万吨。
 
分品种看,各类无碱玻璃纤维纱(含高模量及超细纱)总产量约为687.4万吨,同比增长约6.5%;中碱玻璃纤维纱总产量约为34.8万吨,同比下降 16.1%;而耐碱、高强、低介电、异形、复合、本体彩色及高硅氧、石英、玄武岩等各类高性能及特种玻纤纱(不含高量及超细纱)总产量约为9.8万吨,同比增长约11.3%。
2、玻璃纤维制品:整体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1)电子用玻璃纤维毡布制品
经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玻璃纤维电子纱总产量为78.8万吨,同比下降约2.2%。电子用玻纤毡布制品市场需求并未因疫情结束而出现快速反弹,整体表现略有增长,但难以消化前期快速扩张的产能供给,因而导致电子纱及电子布价格全年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市场需求整体平淡,一方面受中美芯片及科技战影响,全球消费电子升级换代步伐放缓,加之疫情过后人们对于微型计算机、移动手机、家电零售等电子电器产品消费欲望降低,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下游产品升级换代,电子产品逐渐趋于小型化,带动电子用玻纤毡布制品不断向轻薄化方向发展,市场更加注重产品品质提升而非产能扩张。
 
(2)工业用玻璃纤维毡布制品
经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玻璃纤维工业纱总产量为74.4万吨:同比增长7.9%。除建筑用中碱网格布市场需求出现明显下降外,各类工业用玻璃纤维毡布制品在建筑节能、道路土工、电气绝缘、安全防护、环保过滤、化工防腐、装饰装修、农牧养殖、户外遮阳等诸多领域市场需求基本保持稳中有增。其中,新能源及储能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及各类生产生活用绝热保温、安全防护用各类工业织物制品:增速较快。通过与气凝胶、石墨烯等新型材料复合,玻璃纤维工业织物制品不断塑造新功能新优势,拓展新应用新市场。
 
(3)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
经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玻璃纤维增强纱总产量为570万吨,同比增长6.0%,其中普通热固纱、风电高模纱和热塑纱产量分别达到292万吨、114万吨和 164 万吨。
经协会测算,2023年我国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总产量规模约为672万吨,同比增长4.8%。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制品总产量规模约为322万吨,同比增长约7.3%。其中风电用复合材料制品市场需求虽不及预期,但与2022年相比仍有一定幅度的增长。此外汽车、能源、化工等领域用热固性复合材料需求保持稳中有增。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总产量规模约为350万吨,同比增长约2.6%。其中,汽车用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继续保持一定增长,但家电用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不及预期,同时各类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发展仍相对较为缓慢。
 
(二)进出口情况
1、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2023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总量为179.7万吨(刨除玻璃棉及其制品),同比增长 3.5%;出口金额26.6亿美元,同比下降11.5%考虑到2022年上半年出口出现爆发式快速增长且全年已创新高,2023年度出口总量能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尤显难能可贵。近年来国际局势紧张,地缘冲突加剧,导致欧美等地能源资源成本快速上涨国内则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赋能等方面持续进步,不断提升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此外我国玻纤企业所属海外生产基地2023年共实现玻璃纤维纱总产量61.2万吨,同比增长13.6%。
分季度看,与2022年一二季度表现强劲而三四季度急速回落相比,2023年各季度出口均保持相对平稳。其中,三四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增长。
 
分品种看,2023年度商品纱、机织物、机械毡、化学毡、预浸料及其他制品五大类产品出口量分别为105.0万吨、24.5万吨、9.2万吨、20.4万吨、20.6万吨,占比分别达到58%、14%、5%、11%和12%。31项具体税目产品中,出口量居前三位的是玻璃纤维无捻粗纱长度不超过50毫米的玻璃纤维短切原丝和玻璃纤维制化学结合毡,分别为71.7万吨、26.4万吨、16.8万吨,与去年相比增速分别为-0.8%、-13.2%、1.4%。本年度热塑短切纱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2、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延续持续收缩趋势
2023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总量为11.7万吨(刨除玻璃棉及其制品),同比下降1.5%;进口金额累计7.6亿美元,比去年下降7.2%。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规模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收缩的趋势,继续刷新十年来新低,反映出2023年国内市场持续存在的产能扩张失速和供需失衡问题。
分品种看,2023年度商品纱、机织物、机械毡、化学毡、预浸料及其他制品五大类产品进口量分别为90370吨、10069吨、1696吨2792吨和12490吨,分别占比77%、9%、1%、2%和11%。31项具体税目产品中,全年进口量最多的是长度不超过50毫米的玻璃纤维短切原丝、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其他玻璃纤维纱线,进口量分别为4.0万吨、2.2万吨、1.5万吨。
(三)行业经效情况
1、营收与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2023年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企业(不含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降低9.6%,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1.4%,达到97亿元。在产量继续保持增长的背景下,主营收入出现近两位数的同比下降,反映出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前期在“新材料”外衣掩盖及对下游市场过度乐观预估下,全行业产能重复建设和无序扩张问题一度失控。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行业虽采取一定产能调控措施,但受房地产下行和地方债务危机持续影响,全年风电、汽车、电子及出口等细分市场需求虽有所增长但幅度较小,难以缓解因前期产能过快增长而导致的供需失衡问题。
2、价格与库存:部分玻纤纱产品价格屡创新低
受前期产能快速扩张及“双节”需求季节性回落影响,2023年年初池窑企业库存压力快速加大,部分中小池窑企业因资金链紧张而率先开启降价模式,直接纱等部分规格化大宗产品价格屡创新低。年中,在部分细分市场需求小幅回温带动下,池窑企业逐步实现产销平衡,库存规模逐步恢复至正常状态,但在外围产业资本虎视眈眈下,市场整体信心不足,产品价格难觅回升之机。待到四季度,部分池窑企业为有效削减库存以便迎接市场新一轮季节性回落,再度启动降价模式。目前,大部分玻璃纤维纱产品均已处于历史最低价,产品价格再度下降已几无空间。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待释放玻纤纱产能规模不断攀升
为缓解市场供需失衡和库存积压问题,近期不断有池窑产线进入休产状态。经协会初步统计,截止到2023年年底,暂时处于休产状态的待冷修复产池窑生产线约为13条,冷修前总产能为62.5万吨同时计划于2024年年内投产的在建万吨及以上池窑拉丝新产线约有6条,总产能规模为75万吨。此外,外围仍有产业资本在虎视眈眈
 
考虑进入玻璃纤维行业,建设自己的玻璃纤维大型池窑拉丝生产基地。因此,虽然目前全行业玻纤纱在产产能规模有所减少,但在“新材料”概念加持和各地政府鼓励投资政策引导下,玻璃纤维池窑建设投资热潮远未消散,待释放玻纤纱产能规模仍在不断攀升。
 
(二)新市场培育任重而道远
长期以来,建筑、汽车、电子、风电等细分市场的快速发展,为玻璃纤维行业产能快速扩张提供了充足市场空间。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房地产、汽车、电子及化工、基建、家电等诸多领域可提供的需求增量越来越小。玻璃纤维行业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必须积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长期来看,光伏新能源、海洋工程、智慧物流及安全防护、节能降碳等领域具备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然而任何一个细分市场的拓展,都需要开展大量的前期应用研究、产品系列化研发与定型、标准与规范管理体系建设、产品认证管理与使用验证等等。尤其新产品性价比优势的塑造,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优势,因而短时间内难以培育形成较大新兴市场。对此全行业必须有清醒认识并进行持续投入。
 
(三)大部分企业转型升级意愿和能力不足
当前,即便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和供需失衡局面,大部分现有玻璃纤维企业和新投资介入企业仍更倾向于固守现有赛道,寄希望于通过高于竞争对手的资源要素整合能力,实现自身产品性价比提升和竞争优势塑造。然而当资源整合进行到一定程度,“资源力”已经无法有效转变为“生产力”时,企业和行业应积极主动寻求转型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和行业新的发展动力。然而现实是,面对当前行业发展低谷和过度竞争,大部分企业仍一味的在等待市场自我调节,等待产业政策救市,主动寻求转型发展的意愿不够强烈。这其中,大型国有企业更多的是缺乏对于新领域新市场培育的耐心,而中小民营企业更多的则缺乏对于新应用新产品研发的人才与资本投入。
 
三、措施建议
(一)适度开展兼并重组,做好资源优化配置
当前,困扰玻璃纤维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供给端玻纤纱产能重复建设和无序扩张,市场竞争已经演化到过度竞争阶段,产能释放已经无法带来经济和社会价值提升。为此,建议全行业适度开展兼并重组,以便于进一步做好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持续推进现有产品提档升级,减少无效产能供给
 
(二)全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玻璃纤维要发挥其新材料的价值和作用,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下游应用需求变化升级,及时实施发展战略转型升级,做好新应用研究和新产品研发,努力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各地大型玻纤骨干企业要发挥链主作用,要借助自身在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在做好供应链产业链配套完善,持续推进已有产品提档升级的同时,要依托自身产品结构特点,与下游细分领域潜在客户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在本地孵化一批玻璃纤维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要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优势,共同开展新领域新市场的培育和拓展工作。
 
各地中小玻纤及制品生产企业则要坚持走特色化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道路,在共建共享政策、信息、人才、物流等外部优惠营商环境和创新平台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情况,集中发展玻璃纤维深加工制品特色化细分领域。通过个性化需求订单的协同创新和柔性制造塑造产业集群在应对需求个性化和产品系列化方面的整体优势,挖掘中小产业集群灵活经营优势和品牌叠加效应,实现特色化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三)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行业新质生产力,赋能行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持续推进实施数字化赋能,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重塑工业的研发、制造和产业链的组织形态,提升行业整体生产效率,持续塑造和提升玻璃纤维及其系列化制品的性价比优势;
 
二是持续推进实施绿色化赋能,通过有效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也为玻璃纤维及其系列化制品塑造绿色化应用新属性新优势;
 
三是持续推进实施高端化赋能,通过突破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持续淘汰低端落后产能,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品质量高端化、生产过程集约化、生产效益最大化,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赋予玻璃纤维及其系列化制品更多新功能新价值。
 
结语
如今的中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工业,正逐步由与欧美发达国家“跟跑、并跑”,转为“领跑”全球。面对行业发展形势新阶段,全行业同仁必须加强协同和创新,不断赋予玻璃纤维行业新质生产力和新价值使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展望 2024年,面对诸多发展难题和不确定性,全行业要持续转变发展思路,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宜业尚品、造福人类”为行业发展目标,努力化解产能供需失衡问题,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行业新质生产力,赋能行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和经济社会进步发展之所需,进而实现自身更高质量发展。
 
(备注1:此为原创报告,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备注 2:此为综合简版报告,如需行业细分领域个性化咨询报告,请与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秘书处联系)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c)2013-2020 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1047099号

关注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