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综述了玻璃纤维浸润剂在玻璃纤维与玻璃钢制品上的应用,重点介绍玻纤浸润剂技术在玻璃纤维、玻璃钢制品应用上的重要性,分析了玻璃纤维浸润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玻璃钢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增强材料玻璃纤维制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各种不同成型工艺的玻璃钢制品,对玻璃纤维制品的性能要求,综述了玻璃纤维浸润剂技术的应用。
在诸多成型工艺中,手糊成型工艺是我国最早使用,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成型工艺方法,其产量占我国玻璃钢总产量的50%以上。
玻璃钢手糊成型工艺使用的玻纤制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无捻粗纱方格布,厚度从0.1-0.8毫米,
(2) 加捻细纱薄布,厚度从0.0 4--0.6毫米,
(3) 短切毡,标重从200克,平方米—900克,平方米,幅宽从1.27米-4.5米,
(4) 表面毡,标重从50克,平方米~90克平方米,
(5) 缝编毡织物,包括缝编短切毡,缝编无捻粗纱布,缝编复合毡,
对于方格布及缝编无捻粗纱布用纱,对厚层方格布一般采用直接无捻粗纱,由2000孔漏板控制0.2-0.4毫米薄层方格布用合股纱织造,其浸润剂配方与缠绕纱浸润剂大致相同,但为了使纱线具有更好的织造性能,配方中润滑剂及柔软剂用量比一般缠绕纱用浸润剂略多一些。
环氧或聚酯乳液成膜剂,赋予玻纤以良好的浸透性,制成玻璃钢制品清澈、透明,无白丝,界面结合力强,耐老化、耐候性好。特别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许多玻纤厂用石蜡711浸润剂生产方格布用纱。个别企业甚至混用两种配方,以期提高单丝强力及原纱浸透性。
此配方中固色剂为双氰胺与甲醛缩聚物,此原料与不饱和聚醅树脂,溶解度参数6相差甚大,完全不相溶,虽然浸渍树脂后无白丝显露,但这是由于固色剂膜本身为透明的缘故。双氰胺一甲醛缩聚物水溶性极强,用711浸润剂拉丝细纱支撑玻璃钢制品后,水分极易沿着玻纤与树脂的界面浸入,造成制品耐水煮性差,水煮卜2小时后,样品白化、膨松、分层,加上SR-I、SR-2水溶性聚酯树脂合成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占60%以上)为完全水溶的聚氧乙烯化合物,更加剧了玻璃钢制品耐水煮性能下降,用此浸润剂制造的方格布,糊制成玻璃钢制品后,使用时间一长后,表面白化,玻纤外露,层间分离,强度急剧下降,国家质检部门所以已将此类产品定为不合格产品,应尽快停止生产,予以淘汰。
资料下载:
